物流作为贯通生产消费、链接内外贸的核心纽带,其成本优化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竞争力。2024年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:​​物流降本需以稳定制造业比重为前提,以结构改革为路径​​,其中制度性成本攻坚成为破题关键。


​制度性成本:物流业的“隐性冰山”​

​行业痛点直击​

  • ​区域壁垒​​:跨省治超标准不一、异地车辆准入歧视;

  • ​财税困境​​:增值税票获取难、税费执行偏差,企业陷“合规亏本、违规难长”困局;

  • ​系统性梗阻​​:用地难、融资难、通行难“三难”;多头管理、收费繁杂、税负重“三多”;多式联运率低(当前仅占7%)、标准化不足、行业分散“三低”。

业内人士概括:制度性成本如同冰山——显性运输成本仅占54%,而隐匿的​​仓储管理成本(45.8%)​​ 才是冰山主体。

​成本结构深度解析​

成本类别

占比

国际对比劣势

运输成本

54.2%

中国车公里成本低于美日

​仓储成本​

33.3%

较发达国家高20个百分点

​管理成本​

12.5%

制度性交易成本占比超六成

▷ 2023年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 ​​14.4%​​,较发达国家高约7个百分点。


​破冰行动:三线并进降低制度性成本​

​1. 政策松绑:破除区域行政壁垒​

  • 推行全国统一治超执法标准,清除异地车辆歧视性条款;

  • 自然资源部首发物流用地专项政策,强化仓储用地保障(全国已释放物流用地指标超10万亩);

  • 京东物流建议:​​废止“内卷式”低价竞争​​,建立产业用地负面清单。

​2. 机制创新:打通全链条梗阻​

  • ​税费改革​​:顺和集团呼吁设立物流业专属税制,解决“成本票荒”;

  • ​金融赋能​​:试点物流企业白名单制度,创新仓单质押、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;

  • ​标准统一​​:推广1200mm×1000mm标准托盘,降低载具衔接成本(试点企业转运效率提升30%)。

​3. 协同治理:构建“全社会”降本体系​
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陆成云强调:“降低​​占GDP 14.4%的物流成本需全社会协同​​,而非单压运输价格。”

  •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联动,优化产业地理布局(缩短平均运距);

  • 复制“浙江义新欧”模式,通过中欧班列降低外贸物流成本21%。


​攻坚目标:5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突围路径​

《“十四五”现代物流规划》明确要求:2025年物流费用占GDP比降至12.4%。2024年前三季度已降至14.1%,但仍存1.7个百分点差距。实现目标需:

未来2年制度性成本压缩空间占比需达70%​​;

仓储管理成本年降幅需超8%​​(当前年降幅约3%)。

中国物流学会周志成指出:“自然资源部10条用地新政只是起点,后续将出台仓储标准化、多式联运补贴等组合拳。”